技術原理:
水的臨界點是溫度374.3°C、壓力22.05MPa,如果將水的溫度、壓力升高到臨界點以上,即為超臨界水(SCW),其密度、粘度、電導率、介電常數等基本性能均與普通水有很大差異,表現出類似于非極性有機化合物的性質。因此,超臨界水能與非極性物質(如烴類)和其他有機物完全互溶,同時超臨界水還可以和空氣、氧氣、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完全互溶,而無機物特別是鹽類在超臨界水中的電離常數和溶解度則很低。利用超臨界水的特殊性質,可對各類含有機質的廢物進行高效徹底的處理,尤其適合處理各類高濃度難降解液態有機危廢。
技術特點:
?煙氣排放量小,約為焚燒的百分之一。
?污染物排放濃度遠低于《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》(GB18484-2001)。
?有機物降解徹底,降解率超過99%。
?分鐘級反應時間。
?工藝流程短,占地面積小。
?反應過程自熱,無需外部熱源。
?出水可達國家級標準。
工藝流程:
臨界水氧化處理技術首先將危廢原料進行預處理,后經高壓泵送至超臨界反應系統進行超臨界水氧化反應,反應完的物料經過降壓系統、分離系統實現氣-液-固三相分離,氣體產物主要為二氧化碳,經凈化系統后達標排放,廢水簡單處理后可直接排放。由于在超臨界水狀態下物料良好的傳質和傳熱性能,反應停留時間為分鐘級,有機物轉化徹底,可實現危險廢棄物的高效無害化處置。
研發歷程:
新奧能源研究院擁有一支涵蓋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的國際化科研團隊和工程技術團隊,先后創建了“煤基低碳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”、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”、“院士工作站”、“國家高層次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”以及“國際科技合作基地”,為新奧環保業務提供了持續開展技術創新的基礎平臺。
新奧集團從2008年起啟動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研發,從小試到中試,先后自主開發了4套不同規模的超臨界反應裝置,獲取了有關污泥、藥渣、釜殘液、廢乳化液、廢有機溶劑等多種污染物處理的大量基礎數據。通過7年的研發試驗,采用新奧自有技術建造的6t/d、18td、36t/d及240t/d超臨界水氧化裝置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,形成了10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專利,涵蓋了エ藝、設備、控制、預處理、后處理和耐腐蝕材料等各個方面,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專利體系。